网站导航

走出墙外丨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导语

作山上之城

《作山上之城:教会建造论文集》是作者孙毅于2007年至2013年在北京守望教会服事期间所写文章的汇集。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因着当时教会处境的需要所写的,并因教会在此期间所创办的《杏花》刊物而得以被保存。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服侍中的一些神学思考,他相信中国教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对上一阶段教会发展过程中所遇神学问题的反思深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上帝在“新”处境下所赐异象的领会,盼望本书能成为下一代人神学思考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作山上之城》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目前新书65折优惠中,截至4月30日,点击查看详情

 

以下文字节选自《作山上之城》访谈“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选文中加粗、颜色突出为小编所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杏花》:长老,我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很多经文来说明“基督徒没有社会责任”,看完之后我有些糊涂了。难道我们作为基督徒不应当关心这个社会吗?

孙:那篇文章我也看了。确实如你所说的,我也感到自己被绕进去了。后来思想发现,文章说的也算是一个提醒吧。其实,当我们说“基督徒应有其社会关怀或责任”时,并不是非常字面地将某种抽象的“社会”或“国家”或“党派”当作这种关怀的对象,也不是要承担在这个地上建立什么样的天国的责任。这些理解过于刻板和狭窄。

圣经中只教导我们爱身边每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某种抽象的群体或非人格化的制度。即便是我们关心某种政策的改变,也是为了让在这种政策下深受其害的人们能够得着益处。

《杏花》:那么,我们如何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呢?

孙: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为了简化起见,就先从基督徒见证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圣经中有许多明确的经文,表明这是神对每个基督徒的命令。比如耶稣在登山宝训,就教导门徒要成为“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也有过明确的教导:“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5-16)作山上的城,成为“世上的光”,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就可以看作是基督徒所具有的社会责任。

《杏花》:对于这些经文,我们确实都很熟悉。但是,这些经文与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有什么关系呢?

孙:从上面所引经文中都有这样一个层面显示出来:我们所信的,都要在生活中行出来,并且是行在众人面前;就是说,我们基督徒有责任在这个世代的众人面前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我们都生活在某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即便在成为基督徒后,我们的生活方式转变了,也还是在中国当下这个社会关系中。重点是,当我们生活方式有所转变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或影响到我们当下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无论是其潜规则、政策体制还是文化习俗。

比如,当教会鼓励那些在职场中的信徒要诚实、不以欺诈的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时,我们就是在对抗社会流行的某些潜规则;当教会鼓励弟兄姊妹去帮助那些流落街头而缺衣少食之人时,就可能触及到社会的救助甚至是信访的体制;当教会明确反对那些再次怀孕的家庭去医院流产时,就会与国家当下的计生政策产生冲突;当一些信徒的家庭不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少先队的做法得到教会的肯定时,教会就是在支持这些家庭对政党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行渗透到青少年教育所表达出的拒绝态度;当教会明确反对婚前或婚外同居时,就是在拒绝当下的某种流行文化⋯⋯

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虽然不一定是直接提交一份要求改变当下计生政策的议案,当然某个基督徒有负担也可以这样做,但明确反对堕胎,并以从基督来的爱来关怀每一个因再次怀孕而陷入到困境中的家庭,却是基督徒的责任。

《杏花》:您这样解释我非常理解。我注意到,您认为我们基督徒在现实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特别的生活方式。要是这种生活方式与当下的政策体制产生了冲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有责任呼吁改变这种政策体制呢?比如说现行的计生制度?

孙:当我说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时,我是指基督徒有从圣经而来的基本价值观,这为基督的门徒在地上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原则。大致可以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圣经中的原则都有更具体的应用,都可以体现为某些具体的原则。

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些生活原则过于特别;相反,它们具有普世的适用性,符合传统中所说的“自然法”(Nature Law);这些生活原则有些特别,只是针对目前不太符合人类自然法的一些政策体制,比如你提到的计生政策。就用计生政策作为例子来看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首先,如果某些基督徒是处在可以直接影响这一政策制定的岗位,并且神给他有这样的负担,那么他就有责任去改变它,就如当年的威伯福斯在议会中提出废除奴隶买卖的法案一样。而从教会的角度,正如我刚才说的,教会有责任向社会指出堕胎是杀害生命的行为,无论人们认为所谓的国家利益或生活质量是多么充足的理由,都不足以为这个政策开脱。

另外,通过基督的爱来关怀在这个政策下遇到问题的当事者,向他们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态度,即虽然尊重上帝赐给政府的权威,但出于对上帝所造生命的敬畏的考虑,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还是不能服从这个政策。在此前提下,呼吁政府部门改变现行政策。

《杏花》:其实虽然您刚才举例说在职场中要活出诚实,或者拒绝婚前或婚外的性关系,都是从基督徒的角度来说的,但这些情况是否也可以鼓励非基督徒去行呢?这是否也是基督徒社会责任的一个表现呢?

孙:你说得很对,这个方面也确实是我们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主耶稣把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以及要爱邻人如己这两条诫命,看作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40)并且,当人问起爱邻人这条诫命中,“谁是我的邻人”时,耶稣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说明了邻人不只是教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在社会中神让我们遇到的凡需要帮助的人。

从这个立场来看,如果爱邻人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责任,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责任是通过爱自己的邻人而传递出来的。那么这种爱就体现在,我们在生命中凡认识到好的和真理的东西,都愿意与那些有同样需要的人去分享。上面我们也谈到,其实圣经让我们实践的生活原则是有普世适用性,对更好地活出上帝所造的生命是有益处的。

因此这是我鼓励弟兄姊妹去做的,同时也是通过他们作为活的榜样,去影响和鼓励身边的邻人去做的。在这个道德不断失去其底线的社会,教会不仅要鼓励弟兄姊妹活出符合圣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鼓励他们能从基督而来的爱去影响身边的人。如此看来,这就意味着,教会是在肯定这种生活方式对社会的某些潜规则、政策体制及文化习俗所表达的态度和影响。

以上文字节选自《作山上之城》访谈“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作山上之城

教会建造论文集

孙毅

 中华三一出版

 

《作山上之城》是作者于2007年至2013年在北京守望教会服事期间文章的汇集,作者以某种带领者的身份,为当时处境而写。

本书分为“教会建造”“教会与社会关怀”和“教会牧养”三大部分,记录了作者在当时教会力争“公开化”与“合法化”的过程中的神学反思和日常的教牧实践。

中国教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上一阶段所遇神学问题的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盼望本书能成为下一代人神学思考更上一层楼的台阶。

 

作者简介

孙毅,陕西西安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守望教会长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退休副教授。现任创欣神学院教务长及历史神学副教授,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改革以及现代基督教思想。主要教授的课程有“基督教思想史”,“教会历史”,“灵修神学”等。出版著作有《个体的人:祁克果的基督教生存论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4)、《圣经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转向:走在成圣的路上》(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拾级灵程三阶》(德慧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21)等。

 

相关推荐

基督荣耀的身体(简)

立定根基:依循古道,建造信徒(简)



2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