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帶領讀者了解改革家所處的歷史背景,梳理改革家在三一神論、人論、基督論、恩典與預定、教會和聖禮等方面,如何因應當時的具體處境、神學和牧養的關注,作出怎樣的神學回應。令讀者不僅知道加爾文神學之「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私人天地 ── 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這「花園」是雜草叢生、荒蕪一片,還是鳥語花香、井然有序?人的內在生命混亂失衡,往往帶來焦慮和困擾。
倘若教會的福音事工遇到了瓶頸,本書可以作為教會重塑未來使命的藍本;若教會已準備好實踐整全使命,相信此書亦可成為教材及異像傳遞的工具,讓更多人同步實踐使命。
與病患或殘疾人士同行,能讓人更明白自身有缺損,正如書封設計以紫色「金繼藝術」所表達的意境,破損了的生命在群體的擁抱同行中,連結成為承載基督尊貴的器皿!
靜觀和接納與承諾療法並不是遇上困難時才拿出來的急救包,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和態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靜觀的種子,這種子是人與上帝連結、與他人建立關係,及令身心靈復興的基本元素。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