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袁大同丨用“红豆汤”交换名分的中国式父母

导语

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

中国亲子教育专家袁大同老师的新书《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看似是为了解决“第三关系”――亲子关系而写,但无论什么人,想要解决第三关系,首先需要解决的都是人与神之间的第一关系,然后是丈夫与妻子的第二关系。有了这基础,才能谈第三关系。本书要谈的就是让亲子教育回归本位,父母要竭尽所能带领孩子回归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所有关系的第一关系。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把价值观放在最重要的关系上,孩子的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意义。

《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目前新书6折优惠中,截止至5月31日,点击查看详情

 

以下文字节选自《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电子书第2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妻离子散的现象

我们中可能有一多半人过着妻离子散的生活。在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年轻的父母在农村觉得没有什么发展,就选择进入城市务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待几天的时间,甚至有些人几年都不回家。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或者寄宿在学校。

这些年,中国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就是这么产生的。我曾经去过农村,见过类似现象——在孩子出生满月后,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喂养,直到四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父母。当孩子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缩在爷爷的身后,不敢靠近父母。

而有些在大城市、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家长,觉得国外的教育资源比较好,就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有些孩子只有十几岁就被送了出去,寄宿在别人家里。少数孩子的妈妈会跟着孩子去国外陪读,爸爸在国内工作赚钱。

每年一到春节,中国人几乎是全民族大迁徙。很多在外地或外国的务工者在外打拼一年,只有在春节假期才能回一次家,还只能在家待几天的时间。这几天的时间,人又能在家庭生活中尽哪些本分呢?无非就是聚在一起吃几顿饭而已,孩子多半就是盼着父母给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妈妈爸爸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就是钱。短暂的相聚后,又要离别。在离别的时候,父母都会嘱咐孩子说:“好好听老师的话,听爷爷和奶奶的话,爸爸和妈妈给你赚钱去,赚了钱给你交学费,买好东西......”这种现象在中国极为普遍。我们已经习惯了,觉得这很正常,觉得家长这么做也都是为了孩子和他们的将来。

这种妻离子散的现象越来越多。回顾过去,半个世纪前,一个家庭妻离子散,多半是因为战争或者各种灾难导致,那是无奈之举,是人不愿意看到的。而在现在的时代,则是因为人们想要获得更多、更好的“饼和红豆汤”而主动选择妻离子散,完全是人们自己心甘情愿的决定。

究其根本,这些现象其实是父母的价值观导致的。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家长并不认同的。他们会说:我们是爱孩子的,谁不知道孩子比我们手中的工作重要,我们这样做也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不禁要问:有没有把房产证或存折交给托儿所、幼儿园或寄宿制学校老师的?当然没有。他们都不会交给孩子的爷爷和奶奶。那么,你们不把家里房产证或存折交给保姆、幼儿园阿姨或寄宿学校的老师,甚至不交给爷爷和奶奶,而把自己的孩子甩给他们就一走了之?到底在你心里认为哪个更有价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把自己觉得不太重要的东西交给别人管理。真正重要的东西,人们通常会握在手里死死不放,绝对不能交给别人。由此可见,魔鬼的手段比以前更技高一筹了,当今时代的很多人都高高兴兴地把最重要东西(父母的名分)交出去了,而抓在手里死死不放的却是“饼和红豆汤”(钱财、房产证和存折)。

 

孩子性别和性格的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发展、性别特点也跟父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家庭的破碎且缺少父母的教导和榜样,所以出现性别认知问题。

孩子性别中性化、性别异性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男孩子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基本上都是母亲在陪伴,在幼儿园和小学的阶段,陪伴和教导他们的基本上也都是女老师。长期处在这样环境中的男孩,缺乏男人的阳刚之气。很多小男生,从说话的音调和举手投足的神态上,都越来越女性化。

同样,很多家庭没有男孩,只有一个女孩。父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孩长大了,嫁人以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就把女孩当男孩来养。这些女孩长大后都成了女汉子,在她们身上看不到女性的阴柔之美,说话和做事的风格越来越男性化。

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中性化,可是,当我们回到圣经中,我们知道,神造男女是大不同的......为此,将来神也必追究父母的责任,因为神将孩子这份产业赐给父母,父母却没有按着神的教导好好去管理这份产业,甚至把管理产业的责任交给了外人。

 

孩子心态老龄化

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亲自带领孩子,要有为父为母的心。现在普遍都是老年人在带孩子。早在二十年前,美国的杂志就发表过评论:“中国的下一代几乎都是在老人的怀抱中长大。”现在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和儿童缺少青春活力,小小年纪却是老人心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模仿力超强,中国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谁在一起就会像谁。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来带。那么这些老年人在干什么呢?很多老年人其实在过着等待的生活。等什么呢?说白了就是等死,等着哪一天离开这个世界。对于眼前的世界和当下的生活,很多老人已经没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活一天是一天”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孩子也就没有了活力。

认识神的老人还好,他们会带着孩子去教会。在教会里,传道人的信息会给孩子带来圣经的教导,能够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引导,让孩子认识神。而那些不认识神的老人不会去教会,最多只能带着孩子跳广场舞......

我相信大家在网络上也见过反映这些现象的照片、视频。有的是小孙子跟着奶奶跳广场舞,举手投足间跟奶奶跳得一模一样。有的是孩子爸妈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小婴儿没人照顾,给孩子喂奶的责任,就由爷爷来代劳了。

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已经把孩子都当成了求生存的小动物,有人养、有人喂就可以了。但是孩子不是动物,他是神交给我们的产业,父母就是这份产业的管家。神向管家的要的是什么呢?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

但是当下,很多父母对孩子这份产业都不忠心,对自己的职业却很忠心。他们在工作中可能很有诚信,尽心尽力,对自己的孩子却谈不上忠心或诚信。

以上文字节选自《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电子书第2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走出亲子教育的误区

袁大同

PO Media

这是一本不谈方法技巧、不以培养精英、成功人士为目的的“亲子教育”书。

中国亲子教育专家袁大同老师凭借十余年的辅导经验,运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案例,深入分析中国家庭亲子教育问题和误区。父母们要记住:我们是神的仆人,神产业的管家,父母们应该按照神的教导去教养儿女。

亲子教育不是让我们教导孩子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付出什么代价从这个世界得到,来满足我们的饥渴,而是寻求那永远不渴的泉源,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与神的泉源连接,才能在孩子的里面涌流出永远令人满足的活水。

 

作者简介

袁大同

著名中国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曾在北京外国语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和对外经贸大学任教。1998年加入美国国际管理技术公司任培训顾问,后升任副总裁。在此期间,开始逐步投身于婚姻家庭及亲子教育事业,并定意以此为自己终身的使命。1999年和2004年两次参加美国“家庭生活协会”举办的国际讲员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认证;1999年曾在《父母必读》杂志开设“心河交汇”子女教育专栏。10年来在全国各地做巡回演讲,至今足迹已遍及二十多个省市,讲题涉及恋爱、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方法和品格塑造等多个方面。

 

相关推荐

不要惹兒女的氣(繁)

优秀儿女与分离教育(简、繁)



7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