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同祢 患難與共
《同祢 患難與共》是一本寫給受苦之人的書。人們不信上帝和相信上帝的原因、人們的品性退步和品性成長的原因、上帝對我們來說變得更不真實和更加真實的原因,其核心都是苦難。而當我們為了要理解這個深層的模式求助於聖經時,我們才逐漸明白聖經本身的偉大主題就是:上帝是如何地帶給人喜樂和滿足,儘管是在苦難當中,甚至是透過苦難來帶給人喜樂,正如耶穌拯救我們並不是「雖然」祂得忍受十字架,而是「因為」祂忍受了十字架。所以,會有一種看起來只有透過苦難或者處於苦難之中,才會臨到我們的──特別的、豐盛的,而且深刻的喜樂。
《同祢 患難與共》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目前7折优惠中,点击查看详情!
以下文字节选自《同祢 患難與共》“受苦的理由”
选文中加粗、颜色突出为小编所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伊莉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曾在南美亞馬遜雨林的奧加族(Aucas。即瓦拉尼人,Waorani)當宣教士。她在一九六六年寫了一本小說,書名是《不可有雕刻的像》(No Graven Image)。
那是一個關於一位未婚年輕女性的故事,她的名字是瑪格麗特.斯巴霍克(Margaret Sparhawk),一生致力於為那些語言還沒有形成文字的偏遠部落,翻譯聖經。她在厄瓜多山區的克丘亞(Quechua)人當中,開始了聖經翻譯的工作。
一個之於她工作的關鍵點是:她發現了一位名叫佩德羅(Pedro)的人,他懂得這種還未文字化的方言,而這正是瑪格麗特要學的,因為她就是要把聖經翻譯成那種語言。於是,他開始教導她,所以她對這種語言系統性記錄和整理的繁複工作,便有了進展。
有一天,當瑪格麗特要出去拜訪佩德羅時,她覺得很感恩,並記起了一節經文,「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詩篇二十七:14)。她向上帝禱告,「我曾經一直在等,主啊。等了又等……祢知道,我為了要成為一位山地印第安人的宣教士等了很久……祢似乎是說去做翻譯和醫療工作。所以祢給了我佩德羅……今天我能在這裡,就是祢對我禱告的回應。」
她想到了那些把她帶至今日處境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朋友的支持,在美國許多人的經濟資助,多年的訓練,花了好多年的關係建立,當然還有這個人的出現──他既懂西班牙文,也懂她所需要的方言。上帝現在像是在把事情帶往做成的方向。瑪格麗特想像著那把聖經帶給偏遠山區中上百萬人的可能性。
終於她來到了佩德羅的家,她發現他的腿上有個受到感染而且很痛的傷口。瑪格麗特有一部分的工作就是提供普通的醫療服務,所以她隨身帶著注射器和一些盤尼西林。佩德羅請她為他打針,而她決定照做。但是在幾秒鐘之後,佩德羅開始出現過敏反應、發燒,全身都起了對盤尼西林過敏的反應。全家人都含著眼淚靠攏過來,眼看著他抽搐。
「妳沒看見他要死了嗎?妳殺了他。」他的妻子羅莎(Rosa)對著她大吼。
瑪格麗特對於所發生之事大吃一驚,禱告說:「主上帝啊,我們萬人的父,即使祢以前從未聽過我的禱告,現在也求祢要垂聽……救救他吧,主啊,救救他。」
但是佩德羅的狀況開始惡化,他嘔吐,痛苦地屈身痙攣。羅莎雙手抱頭,開始了在他們社群中女人於死亡時哀嚎的習俗。但是瑪格麗特繼續在腦中禱告:「哦,主啊,羅莎要怎麼辦?……祢的工作要怎麼辦?是祢開始這一切的,主啊,不是我開始的。是祢帶我到這裡來的。是祢回應了我的禱告並把佩德羅給了我──他是唯一的一位……哦,主啊,求祢記得這點,沒有任何人可以做成這件事。」
佩德羅還是死了,而且這當然也代表她的工作就跟著完蛋了,這麼多年的辛苦都付諸於流水。「至於聖經翻譯,沒了中間人我當然就無法繼續。當佩德羅死去時,上帝就知道那一點。我不再寫代禱信給我的『支持者』,因為關於我的工作,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看來,在佩德羅死去的那晚,在我所做的一切底下,好像也都寫著『完了』。」
書的結尾是一位深陷困惑的年輕宣教士。沒有最後一刻的翻轉,沒有「最後一絲白光」。她站在佩德羅的墳前想,「上帝?祂有什麼好說的?祂曾說『我與妳同在』。在這裡與我同在?祂讓佩德羅死了,或者(我在當時不能,如今也無法否認會有這樣的可能性)也許是祂讓我毀了佩德羅。而祂現在(我在墳前自問)還要我敬拜祂?」
答案是:「是的」──我和太太凱西在幾年後知道了這個答案。那時我們在神學院當研究生,親耳聽到了伊莉莎白.艾略特的演講。她指出最後一頁,在那裡有一句關鍵的話。
「如果上帝只是我的同謀,那祂就背叛了我;然而若是相反,祂才是上帝,那祂就釋放了我。」
她接著解釋,雕刻的像,就是書名中所指的偶像,是永遠按著我們認為祂該有的方式去行事的。或者更切中要害的表達是:祂是這樣的一位神祗──支援我們的計畫,認同我們認為世界和歷史該要怎麼走的想法。這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神,是一位山寨版的上帝。這種神祗其實只是我們自己智慧的投射,是我們自我的投射。上帝若是按照那種方式來運作,那祂就是我們的「同謀」,是除非祂做了我們要祂做的事,我們才會想去理會祂,若祂做了別的事,我們就會想「解雇」祂或是跟祂「絕交」,就像我們對待任何不順服或是沒有能力的私人助理或者熟人那樣。
但是最後,瑪格麗特意識到,自己計畫的失敗粉碎了她的假神,現在她自由了,第一次可以敬拜獨一真神。當她服事「我計畫中的神」時,她異常焦慮,她從不確定上帝是否會為她開路,還有「要把事情做好 」。她一直試圖計算該如何讓上帝去做她所計畫的事,但是她從未把祂當作是上帝來對待──視祂為全智、全善、全能的那一位。
現在她得著釋放了,不把盼望放在自己的排程和計畫上,而是放在上帝自己身上。若她有了這種改變,這就會帶給她從未有過的安息和安全。簡而言之,苦難將她指往一位榮耀的上帝,教導她要如何看待祂。當她這麼做,就會釋放她脫離絕望、毀滅,不再筋疲力盡地試圖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所愛之人的每個環境。
以上文字节选自《同祢 患難與共》“受苦的理由”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
希望之声
上帝為何允許世界上有痛苦和苦難?
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著信徒與非信徒。提摩太·凱勒指出了在痛苦和苦難的背後有其意義和理由,並且開創性地論證表達:這是人類經驗的一個核心成分,只有在理解與上帝的關係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戰勝它。
本書使用了聖經的智慧和衝出逆境的個人故事,為這個重要的主題帶出了極需並且新穎的觀點。
作者简介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
出生成長於賓夕福尼亞州,畢業於巴克納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戈登-康維爾神學院 (Golde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威敏斯特神學院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初期牧會於維吉尼亞州霍普威爾市(Hopewell, Virginia)。
一九八九年與妻子和三個兒子於曼哈頓(Manhattan) 創立救贖主長老教會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他的作品包括了《禱告解密》《婚姻解密》《工作魅力 》《山寨版的上帝》《揮霍的上帝》《揮霍的上帝-小組討論手冊》等。
相关推荐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