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士/牧師從西方教會傳統的角度,整理出教會發展的歷史脈絡,從更廣的環境視野,察看歷史為何如此發生,並從歷史的領悟角度,表達個人價值觀及心靈透視。故本書不單是史料性的,也是從考究事件發生中理出歷史的脈動。
【推薦語】
楊慶球牧師的《歷史中的教會》上、下冊,嘗試從西方教會傳統的角度,整理出教會發展的歷史脈絡,讓讀者可以從更廣的環境視野,察看歷史為何如此發生。然而,作者不但提供材料,而且在陳述事情發生的經過中給予自己的評價,讓讀者也能夠從他對歷史的領悟角度,看見其價值觀及心靈透視,這是上等歷史寫作所具備的條件。因此這本教會歷史著作不但是史料性的,也是從考究事件發生中理出歷史的脈動,這就一般討論國家民族歷史的著作固然重要,但對於牽涉上帝國度在地球上的發展更是如此。
——李錦綸博士/牧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溫哥華教務長及神學教授
相信我們都會同意,華人教會若忽略二千年來之教會歷史必定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華人教會當然不是在真空下被建立的,福音的源流是從西方到東方,今天華人教會的神學及教會模式等,很多都可以從西方教會走過的軌跡中尋見。本書幫助我們能循序漸進地明白這二千年豐富的寶藏,楊牧師不單只用我們熟識的語言去寫西方教會歷史,而且他並沒有囫圇吞棗地將西方學者所研究的結果搬入自己的著作中,他是用嚴謹的學術研究精神,博覽群書,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展示多半華人教會較為陌生的西方教會歷史。
——郭文池博士/牧師
播道神學院院長
【作者簡介】
楊慶球牧師/博士,先後畢業於中文大學(文學士1976)、路德宗協同神學院(道學碩士1981)、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1986)、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1993)。1987-95年擔任渥太華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1994-95年先後就任加拿大維真神學院及加拿大神學院客座教授。1995-99年於建道神學院任教,1999年起擔任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神學科教授,2000-10年兼任禮賢會大埔堂堂主任。2011年從香港退休轉到加拿大卡加里就任恩道大學神學科教授及恩道華人神學院院長。2017年退休後擔任加拿大華人神學院(溫哥華)義務教務主任。2021年退休
序一:郭文池
序二:盧龍光
序三:李錦綸
序四:自序
第一章 教會歷史的意義與分期
- 導言:教會歷史的意義
- 教會歷史的背景
- 教會歷史的分期
- 研究教會歷史的價值
第二章 使徒教會(AD 29-170)與大公教會(AD 170-325)
- 教會的紀元
- 使徒教會的建立(AD 29-100)
- 後期使徒教會(AD 68-100)
- 公元一世紀基督教與猶太教分道揚鑣
- 一世紀末至二世紀初的重要文獻和史料
- 基督徒與猶太人
- 基督徒與羅馬社會
- 大公教會(AD 170-325)
- 早期大公教會概述
第三章 早期教會教父
引言
- 猶斯丁
- 愛任紐
- 特土良
- 亞歷山太學派的革利免
- 希坡律陀
第四章 諾斯底異端及信仰的堅守
- 諾斯底派與異端
- 諾斯底的起源和派別
- 諾斯底的基本理論
- 馬吉安主義(Marcionism)
- 瓦倫提奴(Valentinus)諾斯底主義
- 孟他努主義(Montanism)
第五章 三世紀的三一論
- 早期教會上帝觀的挑戰
- 三一論的孕育期
- 柏拉圖思想對三一論的影響
- 早期教會的三位一體教義
- 使徒信經(Apostles' Creed)
- 神格唯一論(Monarchianism)
第六章 三至四世紀初的教會發展
- 教會組織的發展
- 教會的活動與聖禮
- 羅馬教會勢力的增長
- 羅馬政府的逼迫與帝國教會的誕生
第七章 尼西亞大會及三一論的形成
- 尼西亞大會的背境
- 俄利根的思想
- 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 325)
- 亞他那修
第八章 由尼西亞至迦克敦
- 君士坦丁後四世紀的帝國教會
- 君士坦丁堡會議(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381)
- 以弗所會議(Council of Ephesus, 431)
- 迦克敦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 451)
第九章 五世紀西方教會發展
- 教宗權柄的爭論
- 教會生活
- 修道主義
- 安波羅修(Ambrose, 339-397)與屈梭多模(Chrysostom, 345-407)
- 耶柔米(Jerome, 340-420)
- 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與早期教會的結束
- 中世紀敬拜馬利亞的發展
第十章 羅馬帝國陷落至中古的過渡期
- 五世紀的東西方世界
-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Germans and Slavs)
- 羅馬帝國崩潰的原因
- 中古教會的分期(AD 590-1517)
- 初期與中古社會的過渡概況(AD 476-590)
第十一章 大貴格利與中世紀初期的宣教事業(AD 540-800)
- 大貴格利(Gregory I, 540-604)
- 貴格利的宣教
- 不列顛的宣教事業
- 歐洲的宣教與教宗權的增長
第十二章 查理曼與中古世紀封建的由來
- 法蘭克王克洛維一世
- 墨羅溫王朝
- 卡羅蓮王朝
- 查理曼的貢獻
- 中古封建社會的形成
第十三章 政教爭持與神聖羅馬帝國
- 查理曼帝國的沒落與教宗權的增長
- 意大利諸侯對教宗權柄的垂涎
- 神聖羅馬帝國與俄妥王朝(Ottonian Dynasty, 918-1024)
- 克呂尼改革運動與教宗權的恢復
5.「君士坦丁獻土」法令
第十四章 十字軍運動(AD 1096-1271)
- 伊斯蘭教入侵東羅馬
- 十字軍產生的原因
- 十字軍產生的經過
- 十字軍對中古封建社會的影響
第十五章 十一至十五世紀政教爭持
- 政教爭持的原因
- 貴格利七世
- 印諾生三世
- 教宗權的衰落
- 教會被擄巴比倫(AD1309-1377)
- 教廷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 1378-1417)
- 黑死病對後中古歐洲的影響
- 中世紀後期政治的改變,為改革時代鋪路
第十六章 東方教會(一)
- 東方教會背境及神學主題
- 發展概略
- 東方教會的特點
- 歷史中的東正教
- 七次大公會議(AD 325-681)
- 圖像之爭
- 崇敬圖像的意義
- 東西教會的分裂
- 十世紀後的東正教宣教活動
- 穆斯林入侵後的拜占庭帝國
- 東正教(俄羅斯)今日的問題
第十七章 東方教會(二)
- 政教關係
- 聖經的權威
- 崇拜
- 教士生活和修道主義
- 神秘主義
- 東正教的人觀
- 上帝知識中的聖暗與聖光
第十八章 伊斯蘭教入侵歐洲與猶太人的流散
引言
- 伊斯蘭教的興起
- 四大伊斯蘭教教主時期(AD 632-661)
- 穆罕默德與基督教
- 穆斯林入侵歐洲
- 猶太人的流散
- 歐洲反閃族(anti-Semitism)/反猶太人
- 近代猶太人的錫安運動與回歸
第十九章 修會及靈修神學
- 修會與社會
- 修會的源起:本泥狄克(The Benedictines)
- 本泥狄克院規(The Rule of Benedict)
- 院規的影響
- 十二世紀修道院概況
- 修道院與武士團及托砵僧(Friars)
- 多米尼克(Dominic, 1170-1221)
- 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
第二十章 經院哲學
- 經院哲學的誕生
- 早期經院哲學
- 坎特佈里的安瑟倫(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
- 亞伯拉德(Peter Abelard, 1079-1142)
- 大學的興起
- 托馬士‧亞奎那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
- 波拿文土拉(Bonaventure, 1221-1274)
第二十一章 宗教改革前的文化及政治轉變
引言
- 意大利文藝復興
- 敬虔主義對文藝復興的反抗及悲劇
- 北歐的文藝復興
- 十五至十六世紀的世界
- 改教先驅
- 宗教改革的政治勢力
- 改革運動簡表
附錄一:人名索引
附錄二:主題索引
附錄三:參考書目
作者著作一覽
ESIN:B10149115724
出版时间:2022-12
电子书格式:流式ePub
语言文字:繁体中文
字数:190 千字
听书功能:支持
纸书页码查看:支持
点击星形评分:
差劲
不好
还行
推荐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