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暂无评分

去评分 >

赫尔曼·巴文克生平评述(简)

HK$260.00 HK$156.00(RM88.93)
(支持多种货币结算,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

其他语言版本 :

暂未供应

本书纸质版 :

暂未供应
购买电子书 赠送

本书荣获“2020年福音联盟图书奖”(The Gospel Coalition Book Award)及2020年“For the Church Book Award”。 

荷兰加尔文主义神学家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是新教神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去世多年后依然影响深远。他的四卷本《改革宗教义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神学著作之一。 

恩雅各(James Eglinton)被誉为当今研究巴文克生平和思想的领军人物。他曾在荷兰深入研究大量未公开的一手文献,为这位著名的改革宗思想家撰写了权威传记。本书讲述巴文克的生平故事,他神学思想发展脉络所编织的个人叙事,探究了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以正统方式生活的可能性。此生平评述揭示了巴文克许多被忽视或未为人知的事迹和性格特质。 

 

【推荐语】 

长期以来,巴文克研究一直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他将现代思想和文化掺杂进基督教时,常常与自己的正统认信相悖。恩雅各的叙述批判性地驳斥了这一类假设,并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巴文克多面的人生,见证了其兼容并蓄的神学。这表明巴文克在每一个受造生存方式的节点上,始终都努力委身基督。 

——曾劭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这本传记学术性强但通俗易懂。在相关历史背景下,这本传记介绍了巴文克的生平与思想,避免将他强行纳入后世神学流派与冲突的关切,也未通过这些关切来解读。这是巴文克《改革宗教理学》极佳的配套著作。 

——卡尔楚门(Carl Trueman),格洛夫城市学院圣经与宗教研究教授 

 

恩雅各采用了新的档案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位与亚伯拉罕凯波尔齐名的荷兰加尔文主义复兴运动中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新见解;无论是作为教会领袖还是思想家,巴文克都影响深远。通过缜密的历史研究,恩雅各将巴文克置于其更广泛的智识和属灵的背景中,刻画为一个现代人物,并有效地挑战了一些有关他以及基督教归正分离群体的常见误解。这本书必将成为传承几代的巴文克权威传记。 

——约翰博尔特(John Bolt),加尔文神学院让贝克和肯尼斯贝克系统神学荣休教授 

 

【作者简介】 

恩雅各(James Eglinton)是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神学院改革宗神学梅尔德伦教席讲师(Meldrum Lecturer in Reformed Theology)。 

 

【《荷兰新加尔文主义丛书主编】 

陈佐人博士(美国西雅图大学神学与宗教研究系副教授)、曾劭恺博士(哲学学院副教授)、徐西面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哲学博士)、蒋亨利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哲学博士)。

荷兰新加尔文主义丛书序 

缩略词 

主要人物、教会、教育机构和报纸 

文献说明 

致谢 

中译本序 

绪论 

生平年表 

荷兰地图 

照片集 

第一部分 寻根问宗 

第一章 本特海姆的古旧归正教会 

经历现代欧洲的动荡| 

圣徒巴沃的漂泊后裔| 

现代欧洲的下萨克森与荷兰| 

19世纪的分离运动与复兴| 

欧洲之春| 

正统信徒在现代社会中的参与| 

作为分离运动之子的赫尔曼 • 巴文克 

第二章 杨 • 巴文克与赫兹娜 • 玛格达莱娜-霍兰 

现代人杨 • 巴文克的生平概略| 

本特海姆森林中的敬虔| 

赫尔曼努斯 • 巴文克与芬娜 • 尼豪斯| 

杨 • 巴文克的属灵觉醒| 

杨 • 巴文克迈向牧会之路| 

在荷兰学习神学| 

现代后期文化中的古旧归正人士| 

在下萨克森按立圣职| 

抽签与书信| 

子女的诞生与夭折| 

教育分离派信徒的子女| 

杨 • 巴文克的著作| 

巴文克一家迁至坎彭| 

杨、赫尔曼与科学性神学| 

约翰内斯 • 赫里特和赫兹娜离世 

第三章 赫尔曼的童年与学生时代(1854–1872) 

杨 • 巴文克与赫尔曼 • 巴文克| 

赫尔曼 • 巴文克的自传| 

在宾斯霍滕和阿尔姆科克的童年:神秘的“未琢之玉”| 

哈塞尔曼学院与赫尔曼的青少年时代| 

文科中学还是职业高中?| 

赫尔曼的第一本日记| 

阿梅利亚 • 邓德克| 

分离者之子成为分离运动之子| 

杨 • 巴文克收到去坎彭的邀请 

第二部分 学生时代 

第四章 坎彭(1873–1880) 

19世纪70年代的神学院| 

凯波尔与坎彭| 

巴文克在坎彭| 

巴文克的动机| 

多纳和莱顿的吸引力 

第五章 莱顿(1874–1880) 

初到莱顿| 

多纳牧师的讲道| 

莱顿分离派的多样性| 

莱顿的穆尔塔图里和凯波尔| 

克里斯蒂安 • 斯努克 • 赫胡洛涅| 

从坎彭返回:“上帝啊,求祢保守身处莱顿的我!”| 

哈尔勒梅尔斯大街| 

从莱顿视角看坎彭| 

怀疑的危机与重返坎彭| 

文学考试| 

决意回莱顿| 

《高等教育法案》(1876)| 

一位神学生的社交活动| 

博士学习:实用主义与无果而终的爱恋| 

离开莱顿| 

在坎彭研究慈运理| 

巴文克完成博士学业| 

教理学与伦理学| 

年轻的博士| 

进入荷兰社会的纵横轨迹 

第三部分 牧者 

第六章 弗拉讷克(1881–1882) 

迎接牧职按立| 

弗拉讷克或布洛克–奥普–朗赫戴克| 

双重决定| 

预见牧会的难处| 

移居弗拉讷克,前瞻坎彭| 

前往弗拉讷克| 

牧会时期的孤独| 

休假回家,暂释重负| 

排解孤独| 

任牧师后的第一个生日| 

一些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机会| 

教会会议即将召开 

第四部分 坎彭任教 

第七章 旁搜远绍(1883–1889) 

离开弗拉讷克后的反思| 

坎彭任职典礼| 

以神学的方式定义神学| 

学界得意,情场失意| 

挚友亡故| 

着笔《改革宗教理学》和《改革宗伦理学》| 

斯努克 • 赫胡洛涅的麦加之旅| 

神学在现代世界中的未来| 

与阿梅利亚的最后见面| 

斯努克 • 赫胡洛涅从麦加回荷兰| 

荷兰风云与巴文克的国际联络| 

坎彭神学院里的紧张关系| 

跻身新加尔文主义者的巴文克| 

初见席佩斯先生和夫人| 

分离者群体与哀恸者群体| 

来自阿姆斯特丹和莱顿的意外机遇| 

触碰社会阶层天花板 

第八章 书写现代宗教改革(1889–1902) 

心系幼弟约翰,情系佳偶游汉娜| 

婚庆联翩而至,喜事纷至沓来| 

圣经新译本,工作新任务| 

开启学术新篇章| 

喜结连理| 

基督教的政治和教会政治| 

坎彭与阿姆斯特丹有何相干?| 

轻舟拍浪,扬帆赴美| 

“并非唯一的真理”:挑战荷兰的加尔文主义| 

是否为旧约释经学而放弃《改革宗教理学》和《改革宗伦理学》?| 

初为人父| 

加尔文主义与未来| 

紧张不断| 

新作问世:《改革宗教理学》和《圣经新译本》| 

巴文克的《改革宗教理学》与凯波尔的《神圣神学的百科》| 

坎彭冲突不断,阿姆斯特丹矛盾升级| 

幼弟亡故| 

硕果累累的岁月:教理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凯波尔的加尔文主义主题演讲| 

另择他处:阿姆斯特丹、阿默斯福特、哈勒姆或是希尔弗瑟姆?| 

担任《号角报》编辑| 

一份隐藏的日记残篇| 

前往阿姆斯特丹:“公文体最佳” 

第五部分 在阿姆斯特丹担任教授 

第九章 尼采时代的基督教(1902–1909) 

对自由大学的确信与疑惑| 

生活中最悲伤的经历| 

《改革宗伦理学》| 

瓦特尔赫拉夫斯梅尔、伦敦和阿姆斯特丹| 

一个新来的长期邻居:超人| 

召聚有神论者联盟| 

为基督教教育而奋斗| 

从《不信与革命》出发前行| 

1905年的大选:新加尔文主义日薄西山?| 

凯波尔远游,巴文克履职| 

1905年乌特勒支大会的决议| 

自由大学中的女性| 

信靠圣经,怀疑圣经| 

文艺复兴式的全才| 

在自由大学之外的影响力| 

“我们有国际视野”| 

再次赴美旅行| 

归来不见故人面:彼得勒斯 • 比斯特菲尔德离世| 

讲述美国种族主义灾难:移民需三思| 

美国与福音宣教使命| 

对启示的哲学的一个怀疑性回应| 

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社会里捍卫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 

与林德博姆的再度接触| 

父子天人相隔 

第十章 彰显本色(1910–1920) 

应区分海外宣教和殖民扩张| 

《改革宗教理学》结稿| 

现代和正统| 

将教理学置之脑后?| 

担任议会议员,重返政治舞台| 

基督教和文化| 

公共生活里的私人时刻| 

葡萄树、葡萄枝和斧子| 

众人仰望之士,流光溢彩之辞| 

战事爆发,进展受阻| 

战争的问题| 

服侍战争中的改革宗青年| 

结束“有关学校的论战”,扩大投票权| 

战后重建 

第十一章 巴文克的临别之年(1920–1921) 

吕伐登教会会议| 

高调辞世,悄然离世:亚伯拉罕 • 凯波尔(1837–1920)与赫尔曼 • 巴文克(1854–1921)| 

最后长眠之地 

附言 

附录一 《我的赴美之旅》 

附录二 《赫尔曼 • 巴文克博士的自传简介》 

附录三《提议:福音运动的概念和必要性》 

参考书目 

索引

ESIN:B11724654437

出版时间:2024

电子书格式:流式ePub

语言文字:简体中文

字数:368 千字

听书功能:支持

纸书页码查看:支持

    谈谈本书,使他人受益

    查看更多

    联系
    客服